纺织印染废水棉纺织物印染废水(包括前处理工序、染色或印花及后整理工序)均为有机性废水,主要成分为人工合成有机物及部分天然有机物,并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
棉纺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如下:
印染废水处理的常规工艺一般分为生化+物化和物化+生化两大类处理工艺。但由于缺少水解酸化单元,实际运行中存在好氧生化单元反应不够*,导致后续物化处理费用偏高的问题。在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装置前增加水解酸化处理的“水解+好氧” 串连工艺,可以使印染废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进行水解,生成为较易生物降解的物质,改善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从而提高传统流程的COD去除率。目前国内许多新建的印染废水处理设备包括生活污水和印染废水集中处理)均采用由这一工艺开发的“水解一好氧” 生物处理工艺已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印染工艺的四个工序都有废水排放,预处理阶段(包括烧毛、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工序)排出的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的染色废水;印花工序排出的印花废水、皂液废水;整理工序排出的整理废水。印染废水是上述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者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
厌氧水解
染料是一种难降解的合成有机物,其分子结构中主要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吸引电子基团——偶氮基等。如果能够脱除分子结构上的吸引电子取代基,使电子双链等断开,则后续的生物降解会很容易,且染料分子也失去了发色基团。水解酸化降解染料有机物和脱色的机理在于,利用水解酸化微生物的酶促作用打断偶氮基的电子双链。这种生物降解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共同参与。水解过程中,水解污泥中生长的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红螺菌属的细菌具有较好的脱色能力。混合菌群的脱色能力高于各单株菌,混合菌群依靠协同作用,使染料的降解更*、脱色更*。 采用水解酸化处理,可以缓冲、降低原污水的pH值,增加污水中可溶性COD的比重,从而提高后续好氧处理的COD去除率,同时还可以缓冲、调节可能发生的冲击负荷影响,预防和克服后续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泥膨胀或丝状菌过量生长,增强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混凝气浮
印染废水可生化性较差,仅仅依靠生化处理一般难以达到排放要求。为确保终出水稳定达标排放,同时为了防止生化系统意外情况的发生,在生化系统之后增加一段物化工艺。通过投加混凝剂或脱色剂,去除废水中残留的色度,另外还可将胶体物质转化为悬浮物,并连同废水中残余的较小和较轻的悬浮物一道从水中分离除去?此外还可去除部分菌体的代谢产物,保证*的处理效果。加药混凝之后的分离有沉淀和气浮两种,其中加压溶气气浮法对染色废水的处理有较好的脱色效果。此外,因气浮分离能力约为沉淀分离能力的4-5倍,可大大减小分离区的面积,节省大量投资,且分离效果稳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故选择加压溶气气浮法做为物化处理的措施。
推荐新闻
Recommendation服务热线:
0536-6345688 山东省诸城市芦河大道8358号 zhongkebeite@163.com版权所有©2025 山东中科贝特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备案号:鲁ICP备09011648号-24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环保在线 sitemap.xml